洛阳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备考资料

2019年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文科综合答案解析

未知 | 2020-01-10 10:53

收藏

  1.C【图图解析】A项缺主语;B项“提高……特色”搭配不当;D项“阅读对象是……一套汉语学习课本”主语与宾语搭配有误。

  2.B【图图解析】B项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

  3.B【图图解析】A项戛(jiá)然而止;C项粗犷(guăng);D项归省(xǐng)。

  4.C【图图解析】A项撺掇;B项人情世故;D项周而复始。

  5.A【图图解析】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含有贬义,因此,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详细地复述,与题目当中的意思不契合。因此含有“南辕北辙”和“耳熟能详”的选项都排除,故选A。

  6.C【图图解析】A项选用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思念丈夫时写得,故不能用于游子思乡;B项“花甲”是六十,与题目中的“古稀”(七十)矛盾;D项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词人在江西时写得一首吟诵田园风光的词,与题目中“夏夜西湖边”矛盾。

  7.C【图图解析】C项致密:指细致周密。多用来形容结构和器物,用在人际关系上不恰当。

  8.B【图图解析】B项关公吃尺子——肚里有分寸。

  9.B【图图解析】李代桃僵:指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故用在句中不合适,排除。显然:指非常明显。放在题目中语句不通,故排除。

  10.C【图图解析】歧义。“香港特区政府对绍罗什的进攻”是指香港政府对绍罗什进攻,还是绍罗什对香港政府进攻,表义不明。

  11.A【图图解析】《师说》中的“六艺”只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12.C【图图解析】《溪行逢雨与柳中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柳中庸的思念,而非两人一同出游。

  13.C【图图解析】《第十二夜》是四大戏剧之一。

  14.B【图图解析】B项标点的正确用法是“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句号放在引号中。

  15.A【图图解析】第一句是在为“物候学”下定义,第二句“撞击说”和“火山说”这是分类别,第三句“例如”是在举例子,“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这是作比较。

  16.A【图图解析】③句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④句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故不选③④,选①②。

  17.C【图图解析】初唐四杰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18.C【图图解析】A项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B项和D项的说法太绝对。

  19.C【图图解析】A项使用了道理论证,B项只写了“淡定”的现象,没有阐明什么是淡定,D项说法有误,第⑤段是结论,保证了文章的完整性,而非可有可无。

  20.B【图图解析】药业大王韦尔克姆这个例子说得是艰苦创业,与“在名利面前淡定”的关系不大。

  21.C【图图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而”表顺承,“乃记之而去”的“而”也表顺承。

  22.D【图图解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是杜甫。

  23.B【图图解析】两个“率”都是率领的意思。

  24.D【图图解析】D项的正确翻译应是: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5.B【图图解析】B项的正确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6.C【图图解析】“风霜高洁”写得是秋景,题目中之忧C项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是描写秋景。

  27.B【图图解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但是没有表现出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

  28.B【图图解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鲲鹏展翅”出自《庄子·逍遥游》。

  29.C【图图解析】是指得是“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

  30.B【图图解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31.A【图图解析】要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32.A【图图解析】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

  33.C【图图解析】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4.B【图图解析】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5.A【图图解析】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36.D【图图解析】有利于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37.D【图图解析】性别刻板印象是科学划分性别的依据。

  38.C【图图解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39.A【图图解析】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0.C【图图解析】公有制经济

  41.C【图图解析】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42.D【图图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3.D【图图解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44.B【图图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5A【图图解析】“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6.D【图图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7.D【图图解析】他们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主观努力相结合。

  48.A【图图解析】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过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49.A【图图解析】不同的认识铸铁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50.C【图图解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B【图图解析】澳大利亚平原地形位于中部,A错;赤道从巴西北部穿过,C错;巴西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D错。

  52.D【图图解析】巴西是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中就有巴西。D错。

  53.D【图图解析】非首都功能指那些与首都功能发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所以D入选。

  54.C【图图解析】从里到外分别为水金地火木,甲乙分别对应木星和火星,选C。

  55.B【图图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小行星绕日运行即是公转。选B。

  56.C【图图解析】

  解析:踆乌(Cun,音同村)实际为黑子。其活动周期为11年,A错;太阳活动剧烈会导致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BD错;C正确。

  57.D【图图解析】乙地为60°,乙地上空形成锋面(虚线),因此可推断丙地为90°S,②为东南风,①为暖性气流,ABC错,D正确。

  58.C【图图解析】西欧降水均匀是因为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图中①为盛行西风带。选C。

  59.C【图图解析】随着气温升高,最先融化的是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随温度升高融化量加大,夏季温度最高融化量最大,AB错;地下水补给量较小且相对稳定,所以C正确。

  60.A【图图解析】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后,可以降低洪峰,维持水位在一定高度,因此A选项正确。

  61.B【图图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河流流向在惯性作用下对两岸的影响。在①②处河流受惯性影响将冲刷①岸,①岸受侵蚀;③④处河流受惯性作用将会冲刷④岸,④岸侵蚀严重。选B。

  62.B【图图解析】题目要求计算我国人口抚养比最小时期,需要综合计算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体呈平稳趋势,在2015年前后上升明显;少儿抚养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年前后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人口抚养比最低时间段为老年抚养比较小时期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时期的末端,因此2000-2010年时间段人口抚养比最小。

  63.D【图图解析】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杜能提出的是农业区位理论。

  64.B【图图解析】“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出自《商君书》,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思想。

  65.A【图图解析】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66.B【图图解析】汉分封诸侯国,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但是郡国并行制,但是却在汉初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成为阻碍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

  67.B【图图解析】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末年,北人第一次大量南迁;唐朝安史之乱人口第二次大量南迁,长江流域的人口第一次超出了黄河流域;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北方人口第三次大量南迁。

  68.A【图图解析】②市坊界限打破是在宋代,⑤交子是北宋时期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其他都是唐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69.B【图图解析】题干中三位历史学家研究的历史领域存在差异,史观与史料的差异影响历史解释。

  70.B【图图解析】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最早;英法联军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190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9.18;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

  71.C【图图解析】从题干的关键词,可以看出与李鸿章有关,平壤指的是平壤战役,所以是甲午战争。

  72.D【图图解析】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辞去大总统职务,革命果实为蒋介石所窃取。而蒋中正是蒋介石,在1927年后掌握实权,成为总统,其他选项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①是袁世凯;⑥是蒋中正。

  73.A【图图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是西门子发动机的发明。

  74.C【图图解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1934年美国正在进行罗斯福新政,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在中国购买白银,造成中国经济的动荡,说明中国和世界市场之间联系紧密。

  75.B【图图解析】根本原因是北美经济与英国之间的矛盾。

  76.A【图图解析】考察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依靠技工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才真正的结合,技术革新来源不同。

  77.B【图图解析】特朗普的做法,就缺乏了发展的阳光和水分,想要规避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

  78.A【图图解析】中美贸易的严重失衡。从材料可知,数据显示中美贸易严重失衡。B【图图解析】项遏制中国复兴是根本原因。

  79.C【图图解析】根据关键词,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十七,红军还很弱小。

  80.D【图图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改变了土地经营权,没有改变所有权。

  81.D【图图解析】考查倒装句。

  82.A【图图解析】考查动词词组,Call for提倡

  83.B【图图解析】考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84.D【图图解析】非谓语动词,when(passengers are)asked

  85.C【图图解析】动词辨析,maintain维持、维护

  86.D【图图解析】despite of不管不顾

  87.A【图图解析】时态

  88.D【图图解析】非谓语动词

  89.D【图图解析】with的复合结构

  90.A【图图解析】冠词

  91.A【图图解析】定语从句

  92.D【图图解析】非谓语动词,can't help doing sth

  93.C【图图解析】名词性从句,whether....or...

  94.B【图图解析】非谓语,主动且非谓语动词发生在谓语动词前

  95.A【图图解析】考查情态动词,can't不可能

  96.D【图图解析】动词词组辨析,take up占据

  97.C【图图解析】对频率进行提问

  98.D【图图解析】any other其他任何一个

  99.A【图图解析】强调句,it is...that

  100.B【图图解析】介词,具体某一天早中晚用on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