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B【图图解析】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29.D【图图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不符合题意;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光沿着光纤的内壁传播,是光的反射,C不符合题意;近视的同学戴上眼镜后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人眼镜后发生了折射,D符合题意,故选D。
30.D【图图解析】由图可得,从A点到B点的位移相等,路程乙大于路程甲。
31.D【图图解析】当Fmgsinθ时,物体有上滑的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32.B【图图解析】A选项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如果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由于分子间的排斥力,那么我们应当看到墨水从中间向四周有规律地散开,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B选项鼻子嗅气味能鉴别液体,就是因为液体的分子运动到鼻子中。C选项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将得到电子。D选项,恒星是人眼看起来大致不动,并不是绝对不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世界上是没有的。
33.A【图图解析】求洗衣机的消耗的电能,可根据公式,A符合题意;求洗衣机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根据公式,所以B不符合题意;求计算机所受的重力,根据公式,所受重力为294N,所以C不符合题意;求洗衣机在110V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根据公式。,所以实际功率,实际功率为110W,D项不符合题意。
34.D【图图解析】A选项,滑轮组的总功有三种常见的求法;(1)直接用W=FS来计算;(2)用W总=W有+W额来计算;(3)用W总=W有 /ɧ来计算。在一题中,用第二种方法计算较好。W总=W有+W额=100N∙1m+20N∙1m=120J。B选项有用功不同,是错误的。C选项,两种不同的绕法,滑轮组的n是不同的,自端的拉力肯定不同,正确。D选项,ɧ =W有 /W总=100J/120J=83.3%,D选项正确。
35.D【图图解析】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灯泡的电阻为5Ω,额定电压为2.5V,额定电流为0.5A,电路中总电流小于0.5A,当电流取最大值0.5A时,电路总电阻为4.5 V/0.5 A=9Ω,滑动变阻器取最小值4Ω。随着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其承担的电压变大,最大为3V,此时,总电流为(4.5V-3V)/5Ω=0.3A,为电流最小值。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3 V/0.3 A=10Ω。记电流变化范围0.3-0.5 A,滑动变阻器阻值为4~10Ω灯泡最小功率为(0.3A)2×5Ω=0.45Ω,电路最大功率W=4.5V×0.5A=2.25W。
36.A【图图解析】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从飞机上投下一颗炸弹后,炸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炸弹在下落过程中。水平方向上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炸弹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同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小球下落时,可能在A点。
37.B【图图解析】根据胡克定律F=kx中x指弹簧的伸长量和压缩量,故弹力为kx。
38.A【图图解析】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第1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故C错误;物体在0-1s内的加速度为a=∆v/∆t=2÷1=2m/s2,故D错误。
39.B【图图解析】由功率公式P=Fv可知,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当速度减小时,汽车的牵引力就会增大,此时更容易上坡,故B正确。
45.C【图图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B、D在均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C选项的燃放烟花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46.B【图图解析】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B选项氧化镁属于氧化物,O2属于单质;Mg(OH)2属于氢氧化物;Zncl属于氯化物。
47.A【图图解析】擦拭保持洁净与干燥使铁与水分隔绝而防止金属生锈的方式,不是利用覆盖保护膜的方式,其他选项都属于覆盖保护膜,故本题选A.
48.B【图图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焊接金属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
49.A【图图解析】硝酸钾属于可溶性盐类、故易溶于水;碳酸钡,氯化银和氧化铜都是不溶物,不能溶于水。
50.C【图图解析】虚线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第6周期VA族的元素为铋,是金属元嘉,故B错误;虚线附近是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区域,有利于制造半导体材料,C正确;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的镧系元素,位于过渡元素区。
51.D【图图解析】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1molCO2和9gH20,其中水的物质的量n=9g÷18g/mol=0.5mol,说明此有机物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1,题目中乙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2.B【图图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酸雨中氢离子浓度,再根据PH的计算公式计算溶液的pH。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设氢离子浓度为c,则c(NH4+)+c(Na+)+c(H+)= c(Cl-)+2×c(SO4-),即
,故选B。
53.A【图图解析】化学上,我们把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C2H6属于烷烃,A属于烷烃;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两个CH2,故A正确;B、C属于烯烃;D属于苯环或者炔烃,结构和C2H6都不类似。
54.B【图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人稀盐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说明A、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C不能,可见A、B的金属活动性强于C;把A加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说明A能置换出B,可见A的金属活动性强于B,综上分析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
55.C【图图解析】K2SO4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呈酸性;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H2SO3为中强酸,水溶液呈酸性。
56.D【图图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是无法防治的,A不正确;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但是掩埋塑料垃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B不正确;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工业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直接排放只能导致酸雨更加严重,故C不正确;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有效地防治沙尘暴,D正确。答案选D。
57.C【图图解析】A选项在混有CO的CO2中,通人氧气点燃,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但与此同时又引人了新的杂质氧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A不正确;B选项铁单质和氧化铁均不溶于水、故无法通过加水、过滤、蒸发分离,故B不正确;C选项在混有硝酸银的硝酸铜溶液中,加人铜粉后会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置换出来,得到银单质,而过量的铜粉和银单质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使其达到除杂分离的目的,故C正确;D选项在混有KOH的KC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铜后,虽然除去了氢氧化钾溶液,但同时也引人新杂质氯化铜溶液,故D不正确。
58.B【图图解析】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H2是理想的清洁燃料,但是储存和运输不方便。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较少,B不正确;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解决,C正确;利用工收废气中的CO2,制造全降解塑料,符合绿色环保要求,D正确。
59.C【图图解析】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植物油和奶油中富含油脂;脱水青菜或橙汁中富俞维生素;白砂糖属于糖类但是里面没有淀粉,面粉富含淀粉,故C不正确,答案选C。
60-90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