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备考技巧

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技巧

河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小练习――气候篇

华图教育 | 2020-05-22 09:41

收藏

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河南华图教育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各省三支一扶备考交流平台,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传统诗词中,家喻户晓的名句名篇数不胜数。这些名句名篇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近年来,多地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这类试题,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些热门的“地理诗词”。
一、气候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上而来,携带水汽丰沛,容易引起降雨。但是玉门关以西地区(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深居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罗浮在今天广东省境内,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光照较多,夏强春弱,四季宜耕。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1 2

三支一扶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